都说2019年是十年来最差的一年,没想到2020的开局竟然更差。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就像一把重锤打在众多品牌身上。尤其是着重线下渠道的品牌,遭受的更是致命的打击。
当然,同一场考试,有不同的答卷。疫情期间不乏快速应对的品牌,比如完美日记。在店铺暂停营业期间,50家门店的彩妆师每天变身网络主播在小程序上开展直播活动,与消费者拉近距离。比如上海TAXX酒吧,一场没有预谋的“云蹦迪”自救行动,意外收获“4小时打赏70万”的火爆成绩
如果说后者是偶然的成功,那么前者是得益于长时间对线上营销的布局,使其在灾难面前能够应对自如。
庆幸的是,疫情已将近尾声,危机即将解除。但一方认为,那些危机中揭露的短板,恰恰是最值得品牌关注的问题
“假如我的工厂被大火毁灭,假如遭遇到世界金融风暴,但只要有可口可乐的品牌,第二天我又将重新站起。”作为全球最成功的品牌掌舵人,伍德鲁夫这席话指向的是三个字:品牌力
何为品牌力?品牌力是品牌产生溢价、区隔竞品、牢牢锁住目标消费人群的利器。具体来说是围绕品牌核心价值延展开来的品牌诉求、品牌个性、品牌形象等。 尤其是快消品行业,具有便捷性、视觉性、低忠诚度的特点,以量取胜已经行不通。如果没有被消费者记住,没有在消费者心里占据一席之位,那么品牌几乎没有抵御风险的能力。一位美妆创业公司老板在这次疫情期间反思道:“平时不重视品牌。结果疫情到来时,对手好歹能减一些库存,但自己束手无策。”疫情期间,全民都在关注疫情的发展态势,企业与顾客的沟通出现了接受方屏蔽信息的状态。在顾客没有了消费需求和提示后,顾客首先会遗忘那些没有成功进入心智或认知不强的品牌。相反,那些已在顾客心智中建立强势品牌认知的企业,会在疫情解禁后成为顾客第一需求的反射。所以,市场需求反弹后马太效应会更加凸显,品牌经历这层淘汰,行业集中化将会出现。在消费者重度数字化环境中,品牌如果没有出现在手机屏幕中,没有天猫淘宝店,没有小程序,没有线上CRM管理,就等与离开了战场,会被淘汰掉。
今年遭遇全国大隔离,所有人居家隔离,每天盯着手机屏幕。那么在此时,传统实体品牌在不在手机屏幕中,变得非常重要。有些即便无法完成交易,也可以进行消费者沟通与品牌建设。现在是消费者主权的时代,企业营销由以往的做渠道、做终端的营销,转向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营销。这必定为未来的趋势。遗憾的是,有些企业在长时间的犹豫中,错过了一次又一次时机。经此一疫,才惊醒,消费者怎么不见了?未来,企业的营销的核心不再是你的渠道营销能力有多强,终端营销能力有多强,而变成你连接消费者的能力有多强,影响消费者的能力有多强,营销消费者的能力有多强。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如何看待直播带货之外的价值。
疫情期间,我们注意到,大多数品牌都在做直播。BMW在天猫直播,Nike在腾讯直播,复星带领17个品牌在抖音直播,还有更多品牌在线上开启了直播。他们都是为了卖货吗?并不是,而是为了消费者沟通与品牌建设,在疫情期间与消费者保持连接。
奢品大牌开播讲授精英知识以及跟自身领域相关的品牌、产品故事;
健身房、运动品牌开设线上直播课程,超级猩猩的抖音平台「超猩家里蹲」账号高峰时期19万人在线观看、NIKE作为运动品牌率先在微信推出“把运动练到家”的系列直播;
食品、餐饮品牌通过直播教你如何在家做美食,导致的结果就是大家都成了“中华小当家”,朋友圈中的各路电饭煲蛋糕、homemade奶茶、火锅照片满天飞;
美妆品牌更是有理由直播教你各种化妆技巧、产品知识,如何在家化出能够拍出大片感的妆容。
有的这些直播案例,相比于以往我们在主播间里看到的各种呐喊式卖货,更像是一种品牌传播内容的范畴。 即使疫情过去后,直播成为品牌传播重要内容形式的趋势也将会继续。原因除了5G网络的发展和用户看直播心智的养成,更重要的是直播更进一步提供了一种让品牌和消费者之间双向互动沟通的载体。当然,直播要想成为品牌传播层面的形式,最重要的还是要回归内容本身:你的直播是否够有趣、有料,可以抓住目标消费者的关注。这也是最考验品牌在内容创造方面及整体传播规划的能力!2020年,虽然还存在许多未知数,但品牌在策略上仍有迹可循。通过本次疫情,复盘品牌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以及对新兴趋势的应变能力。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策略,无需过度悲观。如果你有大幅削减广告预算的打算,建议你重新考虑。因为危机过后,将出现一种“口红效应”。口红效应,得名于一种经济学现象:也叫“低价产品偏爱趋势”,最早出现在美国。 每当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直线上升,作为一种廉价的、非必要的物品,对于口红的消费,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人们“无处安放”的购买欲求,从而对其心理起到一定慰藉作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期间,一位名叫保罗•戴森的研究者经过量化分析后指出:在萧条期缩减广告预算的企业,要想在一年内恢复到衰退前的销售水平,需要将复苏期的广告预算提高60%左右。所以,2020年企业无需急于大幅削减广告预算,不妨大胆突破现状,重新审视品牌力,加速电商布局,拥抱新兴媒体,乘风破浪推动品牌发展。